少数民族的别样年俗(2)

2022-05-02 11:44来源:本站

  奇怪年节

  彝族:

  补年节,畅饮一天

  彝族人把这个补年节叫做“麻龙火”,在新年后的农历二月初十和十一日,四川、云南、贵州等地的彝族居民都会补过一次年节。

  节日当天上午的团圆饭,由家庭主妇给自家男子敬一杯酒,然后全家共进午餐。中午,男人们会集中到两位“麻公巴”(彝族人祖先打仗时的首领化身)家里喝酒,按照习俗在“麻公巴”家里只能喝酒不能吃饭。第二天,男女老少还会相聚到村落的舞坪中,由两位“麻公巴”领头,踏着传统划定的路线跳铜鼓舞。舞毕,彝族特有乐器五笙被吹响,族人开始敬酒午餐,共庆佳节。

  侗族:

  陪年节,增进民族友谊

  由于侗族与汉族交往频繁,除了过自身的侗年,很多地区的侗族人还会和汉族一起过年。在贵州榕江七十二寨一带的侗寨人就会陪同附近侗族以及汉族人一起过春节,衍生出独特的“陪年节”。可以说“陪年”是友好的侗族人增进民族友谊的一种创意,无论是自己的侗年,还是“陪年节”,人们都要新衣着身,杀猪宰牛、打糯米粑,以踩塘跳芦笙和斗牛活动来大加欢唱。

  土家族:

  为和平,提前过赶年

  土家族的新年比汉族的新年要早几日,具体提前几天则因姓氏宗支而异,少则一两日,多则六七日,族人把这种比汉族提前过年的方式叫做“过赶年”。据湘、鄂、渝、黔边界的土家传说:“过赶年”或起源于一次抗击战,或起源于为远征的战士送行。他们过年时必吃的“破拢粑粑”,据说也是为了维护兄弟和平而将五谷揉打成团制作的年食。

  壮族:

  过“晚年”,迎凯旋勇士

  居住在中国南方的壮族,通常称春节为“新年节”,和汉族习俗类似。但壮族民间还保留着另一个过“晚年”的独特习惯―――壮族人称其为“吃立节”,在每年农历正月三十那天。相传晚年节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传说一个世纪以前,一支壮族农民武装队伍在抗击侵略者凯旋时,春节已然过去,但为了欢迎这些民族的英雄,大家便为他们再多过了一次春节……

[上一页] [1] [2]

全部课源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