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广州妹,在法国教中文

2022-05-02 03:21来源:羊城晚报

  Il etait une fois(法文:很久很久以前)……还是单身职业女性的我,是个地地道道的广州妹,也是个不折不扣的工作狂:6天工作制的时候,可以在公司里待上6天半,原因是工作能带来成就感。后来,离开广州去了上海,遇到了生命中的另一半。随后结婚搬家,来到法国。

  2008年9月,我开始在法国教中文。

  之前,在国内,我最爱的兼职就是当对外汉语老师,用英语上课;而在法国教中文,最大的变化,是要用法语讲课。

  记得第一堂课,是当地著名的商业精英学校(在法国,大学容易进;而要考上工程师学院、商学院等“学校”,难度却不小,因此叫“精英学校”)的基础汉语口语课。一个小时的课下来,尽管我的法语有错误,但是至少学生们都听明白了;而且,学生们对我偶尔用英语的补充解释,也都持宽容态度。最高兴的是,找到了我要的课堂气氛:人人开口学说话;同时也找到了“我一定能做个好的中文老师”的自信。

  到现在,教中文这活儿,差不多干满4年了。想了想,这对于我来说,还真的不仅仅是工作。

  最好玩的工作

  尽管年纪一大把,做什么事情还都喜欢把“好不好玩”作为前提。到法国后,我发现,再没有比教外国人,尤其是教中青年人学中文更好玩的工作了。

  初级班的第一课,素来以概况开始:中文概况、中国概况、中文老师概况。这些总让学生们又害怕,又好奇,还充满幻想:怕的是这语言好像很难学, 好奇的是这语言好像很值得学,这个神秘东方大国的历史、人文、社会现象、美食等等,则引发着他们无穷的幻想。

  写字课上,我这样跟学生解释:“日”+“生”=“星”―――太阳给了星星以生命;晚上没有太阳,所以“日”+“免”=“晚”。

  语音课,练习绕口令,教室里爆笑不断。我教大家区分“买”和“卖”的读音与写法。这两个字,长得实在太像了,而且,汉语拼音上,前者为第三声,后者是第四声。洋学生们的洋腔洋调,本来对付这四声就不容易,这下倒好,这两字还长得跟双胞胎差不多。在场学生边练习边大笑,笑完了我总结说,你们就想着,买东西的不用打扮,卖东西的得戴个头饰;买东西的比较低调,卖东西的就得大声吆喝。这样一来,学生们不但形象地记住了这两个字的读音和写法,而且,更在由衷感叹“中文真美好”的同时,增添了兴趣和信心。

  中文课要讲中国传统文化。最兴奋的是上课的时候,正好赶上过中国年。那周的主题,除了教科书的内容外,当仁不让唱主角的就是“中国春节”。感谢这个老祖宗传下来的最重要最地道的传统节日,那些丰富多彩的习俗,令我的课堂也跟着沾了不少光。

  大学生们都是半大的孩子,当然得多跟他们说说压岁钱,谈谈中国生肖,再讲讲过年中国人都吃点啥,最后告诉他们各属相的年份计算方法,然后说你们回去算吧,下个星期上课的时候可以跟我对答案。看着他们兴高采烈,边讨论边离去的背影,我偷偷笑着对自个儿说:嘿嘿,下周的课,孩子们估计又会百分之百出席了。

  对于公司职员的再培训课程,生肖、年菜、年俗当然都要讲,但有些东西也不能漏掉,如风水八卦、参禅之道和过年吉祥话等等,对于有香港客户的公司,还要教会用广州话说“恭喜发财”。此外,又怎能不大谈特谈美丽缤纷一见难忘的著名迎春花市呢!加上我还是个喜欢学习摄影的菜鸟,描绘迎春花市自然采取了图文并茂的方式。

  课堂上气氛活跃,学生们看得尽兴、听得投入, 老师志得意满之余,还望梅止渴地一遍又一遍“行花街”呢。

  这样上课,难道不是人生一大乐事么?

  上课的时候,我发现法国学生对广州的了解,远不如北京和上海,大多限于广式早茶等比较狭窄的层面,于是就从广式美食入手,让他们多多了解我最爱的广州―――北京烤鸭对广式烧鹅,上海灌汤小笼包对广州蛋挞,进而发展到骑楼、沙面、白云山……几堂这样的课备下来,自己对广州的认识都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我从教汉语口语课开始,到教写汉字;从教普通汉语课程开始,到现在的商务汉语、行政汉语课程兼顾,这种不断接受挑战的过程,更是乐趣不断。

  上课,也是“脑筋急转弯”

  给爱较真的法国人上中文课,常常是一个脑筋急转弯的过程,因为预想不到的问题会随时出现:比如面对一个两字词语,常常被要求分别给出每一个字的注释;再比如句子结构、动词时态、副词介词在句子中的位置等等,对于注重语法的法国人来说,都是天大的事,因此问了又问的情形反复不断。

  学习汉语的比较级,就出现了下列习题:

  1、张35岁、李38岁,谁年纪大?学生爽快地回答:李!

  2、他的汉字比我写得好,我的汉字比他写得差,谁写得好?学生犹疑片刻后回答:他。

  3、他的汉字并不比我写得好,谁好?学生:彻底找不着北。

  经过我深入浅出地解释,学生们都点头似乎明白了,于是下课前我故意跟学生开玩笑说:其实我并不比你累,谁累?学生激昂地回答:我!

  托他们的福,我变得越来越爱思考,脑子生锈的危险也自然越来越小。

  学生给我的惊喜,一个接一个

  工程师精英学校这学期有新课,丢了一年中文的中级班,头两节复习课,我一脸坏笑地在黑板上写下一个个不带拼音的汉字,要求很简单:请他们在不查看教科书的情况下朗读句子并翻译。

  结果准确率为70%,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

  两个小时的课上完,宣布下课的时候,学生感叹怎么时间过得这么快!更令我想不到的是,某次公司课上,推荐了一本对了解中国文化很有帮助的书,一个月后,3位学生竟主动跟我汇报读书心得。他们还接受了一个协会的课程,每周一次,傍晚下班后赶去上一个半小时的课,风雨无阻。

  还有那堂课,讲一年四季,跟学生做问答练习(学生本身是位非常著名的教授,因为热爱中国文化,断断续续学习中文10年有余)。

  ―――问题很简单:“你最喜欢哪个季节?”

  ―――答案很诗情画意:“我不知道。在春天我爱植物生长,在夏天我爱游泳,在秋天我爱各种颜色,在冬天我爱滑雪。四季我很喜欢,都。”

  真是诗一样的答案。除了“都”字的位置不对,句子结构清晰,言简意赅,且意境非常美好。

  更令我惊喜的是,跟我上了25个小时考前突击复习课、立志参加法国高中会考汉语选修考试的女孩,上个星期寄来了邮件:“亲爱的老师,我的汉语考试成绩棒极了,总分17分(法国的满分是20分),谢谢您!”

  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想当初刚开课的时候,我对这基本不认识汉字的孩子说的第一句话是:“以您的基础,需要我们两个人付出双倍以上的努力,才有可能成功。”

  但“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成绩证明了她的努力。

  伟大的祖国,伟大的广州,伟大的中文课,了不起的学生们,谢谢你们带给我的光荣和骄傲。(秋天的叶子)

全部课源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