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教师谈海外支教:汉语渐成“时尚”

2022-05-02 03:21来源:中国新闻网

  “摩尔多瓦民众胳膊上的汉字纹身、裁缝店的中国绣花图案、照相馆的中文介绍……汉语从最初的被海外民众所不了解,到现今的喜爱,甚至成为‘时尚’。”刚回国不久的西北师范大学教师赵焕改,9日接受记者采访讲述她在摩尔多瓦孔子学院任教汉语的经历时说。

  “现今,海外学习汉语的民众越来越多,汉语对当地民众而言,不仅是了解中国文化的一种途径,更重要的是寻求工作的一种工具。”赵焕改说,“这种变化,与我们刚到摩尔多瓦的境遇完全不同。”

  2009年9月,摩尔多瓦自由国际大学孔子学院成立,由中国西北师大和摩尔多瓦自由国际大学合作建立。

  “刚成立时,没有中文教师,只好聘任当地华人临时代课,第一期招收学员30多人。”赵焕改说,2010年7月,经过筛选和培训,她被任命为摩尔多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和另外两名中国女教师前往任教。

  摩尔多瓦位于东南欧北部的内陆国,与罗马尼亚和乌克兰接壤。“当地说俄语、罗马尼亚语言的占据多数,英语对他们来说很陌生,汉语简直是‘闻所未闻’。”赵焕改说,为吸引当地民众了解汉语,孔院2009年至2010年招生免费,招生对象为学生和社会人士,教授简单的汉语语言。

  “前几期的学生大多抱着好玩的心态。”赵焕改说,课堂上,为吸引学生对汉语的兴趣,打破对汉字的畏惧心理,她通过象形文字的拆分来直观描述,“比如雨、明、山、水等文字,用图案来解释比较好理解”;对于发音,她还介绍“吹气法”直观演绎“b、p、t”等爆破音,“很多人慢慢喜欢上了汉语”。

  随着中国和摩尔多瓦贸易合作加大,当地民众寻求了解中国文化的“求知欲”愈来愈强烈,学习汉语的社会人士数量逐渐增加。

  2011年,应学生要求,孔子学院增设兴趣班,介绍中国传统文化,诸如书法、茶艺、太极拳等,颇受欢迎。同年,孔院还与当地语言培训机构合作教汉语,“学员中年龄中最小的有4岁的孩童,还有60多岁的老者”。

  截至目前,摩尔多瓦孔子学院现有专兼职汉语教师9人,在读学生200多人,已累计招收并教授汉语学生600余人。

  同时,“‘培训当地本土汉语教师’也是在海外教授汉语的中国教师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西北师大教师、苏丹喀土穆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李辉告诉记者。

  在苏丹,虽没有语言上的交流障碍,但当地“恶劣”的气候环境和办学条件困难让李辉的经历看起来更像是一部“创业史”。

  “水要沉淀一晚上才能入口,睡觉前必须打完蚊子;苏丹喀土穆大学最初对孔院“不了解”,学院的办公室不到20平方米,教学和生活都成为问题”……这是2010年李辉前往任教时的最初景象。

  李辉说,随着经贸往来频繁,来中国学习技术成为当地民众的梦想,学习汉语的人逐渐增多,但汉语老师很缺乏。

  2011年,李辉在喀土穆大学开办了“本土汉语教师俱乐部”,并开展“苏丹本土汉语教师教材培训”,“返聘”优秀人士担任孔院的兼职汉语教师。

  西北师范大学国际合作交流处处长权晓辉告诉记者,该校已和土耳其高校开展汉语教学交流达15年,并已在摩尔多瓦和苏丹建立两所孔子学院,并计划还将在埃及新建一所。(丁思 南如卓玛)

全部课源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