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夕河"借音字说":古典文学研究的超常突破

2022-05-02 03:21来源:本站

  近期,山东诸城学者王夕河又传喜讯,《<红楼梦>原本文字揭秘》顺利结稿,该书稿是他文字揭秘系列的又一力作。他打破古典文学和文字研究的传统思维,运用独创的“借音字说”,将红学界至今未能解决的文字难题一一破解,他的“借音字说”也在《红楼梦》的最新校注中得到了进一步佐证。

  王夕河,笔名翰曦,1965年出生于山东诸城,1983考入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大学期间,思维敏锐的他被《金瓶梅》中熟悉的家乡方言所吸引,遂对《金瓶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金瓶梅》主要是由山东方言写就已被众多专家学者所接受,而王夕河又是土生土长的山东人,对书中的方言自然熟悉。通过版本的对比研究,他发现后版本存在着诸多文字篡改问题,这些被篡改的文字集中表现在古文字和方言口语方面。大学毕业后,他甘于清贫,淡泊名利,为还原《金瓶梅》的文字原貌,一直安身于中学图书馆,长期从事《金瓶梅》等明清小说的文字和版本研究。近年来,已出版《<金瓶梅>原版文字揭秘》等作品多部,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文化与市场》、《<金瓶梅>山东方言用语揭秘》等论文数十篇。他运用独特的视角和超常态思维,揭开了明清小说中一个又一个文字密码,为中国古典文学的重新校注开辟了一条新路,他的系列研究成果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2012年2月,由漓江出版社重磅推出了他的首部学术著作――《<金瓶梅>原版文字揭秘》。该书一经出版,即得到了众多媒体和读者的广泛关注,中新网、文汇报、中国社会科学报刊发的书评和文章,也被网络大量转发。2012年5月12日,《<金瓶梅>原版文字揭秘》研讨会在山东诸城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对王夕河“回归文本”的研究思路给予了全面肯定;特别对他提出的“借音字说”尤为重视,认为这不仅是“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也是中国文学和文字研究史上的重大突破;同时对他三十年如一日孜孜治学的精神给予高度评价。在对《金瓶梅》进行文本研究的同时,治学严谨的他还将“借音字说”成功运用到“四大名著”中,并形成一个系列来研究,且得到了文字上的互证。截止到目前,除《<红楼梦>原本文字揭秘》已待付梓外,《西游记》、《水浒传》等名著的文字校注也已形成手稿。

  《金瓶梅》和《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双璧”,而《红楼梦》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更是其它文学作品所无法替代的。“红学”作为一门专项研究,在国内外有着广泛的影响。尽管红学研究已开展数百年,硕果累累,但仍存在诸多未解之谜,特别是在部分文字的校注和版本先后等问题上长期纠缠不清,不能达成共识,或者缺乏对文字认定的直接证据。《红楼梦》版本众多,而甲戌本则是迄今发现抄写时间最早的版本。甲戌本的行文用字,充分体现了曹雪芹卓越的艺术才华,其语言的高度概括性和艺术性,官话和民间方言的完美结合,在作品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就是这样一部原抄本,在《红楼梦》的演变过程中,很多文字被后抄者肆意篡改,导致以讹传讹,误导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而读者却浑然不知。究其原因,乃是作者使用大量古文字和借音字,不被研究者认识所致,从而造成了后抄本和今校本的误断。

  “借音字”起源很早,它是伴随着“俗文字”的产生而产生的,在明清小说中使用得更为普遍。从它出现至今,由于认识不到位,屡被学界误读。那么什么是“借音字”呢?通俗点说,就是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人们为什么会惯用“借音字”呢?王夕河认为,从中国汉字的起源和发展来说,首先是音同或音近的字大量客观存在着,其次是使用起来方便,再次是人们长期使用所形成的惯性思维,也就是说,这些字在使用中已经约定俗成了。所有这些都给“借音字”的存在和延续提供了合适的土壤,以致这类字在现实生活和历代文学作品中大量使用。比如我们的方言口语,很多就隶属于“借音字”的范畴,如我们用“有木有”代替“有没有”,“好滴”代替“好的”等等。非常遗憾的是,历代文字研究者大都被这些字所蒙蔽,把它们当做音误字来处理了,这样也就使得文学作品中的这类字,至今不被读者所认识,甚至很多学者也将它们全篇否定,说到家这就是一个思维定势问题。对“借音字”的理解说难很难,说不难就如同一层窗户纸,关键是能不能打破传统更新观念的问题。王夕河列举了《红楼梦》中的几个例子,对我们理解“借音字”是很有帮助的。

  如《红楼梦》第十五回中,秦钟与智能儿幽会被宝玉撞见,有宝玉“掌不住笑了”一句,原文作“二人不知是谁,唬的不敢动一动。只听那人嗤的一声,掌不住笑了。二人听声,方知是宝玉。”

  这段话中的“掌”字,是红学界历来争论不休的一个疑难字。有些抄本二字互出,有些抄本干脆将“掌不住笑了”一句删去;再看当今的流行校本,很多红学家认为这个“掌”字是“撑”的误字,也有部分专家认为“掌”字也对,但是苦于找不到文字证据,以致于“掌”、“撑”二字在今校本中至今不能统一。这样,就让读者也弄不明白谁是谁非。

  将“掌”字断为“撑”的误字显然是错误的,由各抄本中二字互出当可看出,这绝不是抄手一时笔误使然。其实,“掌”字的正确注释非常简短隐蔽,仅存在于古代通俗字书《龙龛手镜》中,且只注在“撑”字下,作“俗音掌”。这就无可争辩地说明,“掌”、“撑”二字在方言口语中的读音是完全相同的,二字可以互读也是毋庸置疑的。

  “掌”字的这个通俗读音被历史地延续下来,偶尔还出现在今天的方言口语中。但由于现代汉语的规范化,普通话中“掌”、“撑”二字已不再互读,一旦从人们口中出现便被视为笑谈。比如某些干部在讲话中常将“我为你撑腰”说成“我为你掌腰”;再如《钱江晚报》中载陆毅《为妻打工》一文,称做油烤笋“要撑握火候”,当时就受到了很多专家的非议。但是,从古文字和俗文字的演变角度来说,这个“撑”字读作“掌”是完全正确的。

  又如《红楼梦》第十六回中有一段文字作“况且又无经历过大事,胆子又小,太太略有些不自在,就吓得我连觉也睡不着了。我苦辞了几回,太太又不容辞,到反说我图受用了,不肯习学了。除不知我是捻着一把汉儿呢……”

  此段写贾琏从苏州回来,凤姐怕贾琏报怨自己协理宁国府,向他陈说自己协理宁国府的无奈和辛苦。段中“除不知我是捻着一把汉儿呢”一句中的“除”字,《红楼梦》抄本或作“除”或作“殊”,而今校本多统一作“殊”字,且未作注释。

  其实,“除”字并非误字,而是一个典型的借音字或方音借字。大家查查字书就知道,“除”字的一个读音正与“殊”读音同;又今天的方言口语中,常听人们将“特殊”读作“特除”,这个读音按照普通话来说是错误的,在校学生如果读成“特除”老师也会批评指正,但是从古读音的角度来说,将“殊”字读作“除”则是完全合理的。“殊”、“除”二字的古音互读就说明了“殊”字在方言口语中读“除”音绝非空穴来风,而是有着相当深厚的文字根源的,并非误读。

  再者,这句话中的“汉”字因与“汗”读音同,在这里也是一个借音字无疑。再如《红楼梦》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刘姥姥求助凤姐时说,“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刘姥姥话中的“寒”字因与“汗”读音同,此处也是“汗”的借音字,表达的就是“汗”的意思。很多后抄本因为不明白作者使用“寒”字的用意,就将这个“寒”字删掉了。象这种弄不懂作者用字而乱删乱改的现象,在《金瓶梅》、《红楼梦》等明清小说中比比皆是。

  以上列举的这些字,都是典型的“借音字”,这类字在今天的古典文学名著校注中,大多被当做了音误字对待,是非常令人遗憾的。

  古典文学作品中还有一类常用字叫“俗写字”,“俗写字”与正字相对,它生成于民间,是民间约定俗成的产物,它所表示的仍是正字的含义。如《金瓶梅》、《红楼梦》中“”字就是“商”的俗写字,代表的是“商”的意思;再如《红楼梦》中的“折字法”,“折”字就是“拆”的俗写字,二字在俗写中是通用的;再比如“博”俗写作“觥保“掐”字俗写作“”,“站”俗写作“?”等等,这些俗写字在明清小说中普遍存在。由于认识的不到位,今天的古典文学校注往往把这类字当成了形误字来对待,当也是违背了古文字发展的事实和规律。

  《<红楼梦>原本文字揭秘》是对甲戌16回抄本的文字注释,全书共33万字,体例采用原文配着注释,以方便读者阅读。该书稿以甲戌抄本为底本,并对照后抄本,从古文字、借音字和方言口语等方面对《红楼梦》的文字演变作了系统全面的梳理,最大限度地还原了曹雪芹的文字原貌;通过对书中难解字词的全新考证,解决了数百年来学界一直未能解决的文字难题,并以确凿的文字证据证明了只有甲戌本才是最符合曹雪芹原稿的抄本。

  2013年是曹雪芹逝世250周年,2014年又是甲戌本问世260周年。面对这些即将到来的重要历史时刻,《<红楼梦>原本文字揭秘》一书必将会彻底解决学术界长期以来存在的版本之争、文字之争,还曹雪芹和脂砚斋一个公道,并为读者奉献上一道精美的文学大餐。

  从对《金瓶梅》中的方言文字产生兴趣,到《红楼梦》甲戌本的校注顺利竣工,王夕河花了近三十年的时间,在得到学界认可的同时,也得到很多知名学者的提携。但一个新生事物的出现要得到全社会的认可,总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正如山东古典文学学会副会长杜贵晨教授所言,“这项研究的价值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显示出来”。王夕河这个系列研究以及他提出的“借音字说”,具有开拓性的意义:

  一、打破了学术界传统的思维模式,给古文字和俗文字的研究带来一次颠覆式的革命,也为中国古典文学的文字校注开拓出了一条崭新的研究思路。正如杜贵晨教授所说,“用借音字这样一个主要方法解决《金瓶梅》,进而解决其它几部重要的书,乃至《红楼梦》的校注问题,这个路径又可以推广到整个通俗小说的研究中,给通俗小说的研究开辟一条新路,提供示范性的文本,这是很有价值的”。

  二、“借音字说”能够促进学术界对中国古文字和俗文字重新认识,将现行名著中那些长期以来被误读的文字一一纠正过来,从而为广大读者特别是中小学生提供一套最符合原貌的名著校本。

  三、大量名著选段进入中学语文教材,而现行教材中就有很多文字和注释并不到位,该项系列研究对教材中的部分文字也起到校正作用,能促进教材的重新修订。

  四、纵观当今名著的影视剧改编,由于现行校本的部分文字错讹,导致影视剧中的语言特别是部分人物对白,出现了与原著中语言文字不符的现象,从而削弱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这个系列研究的推出,必将会对名著的重新改编起到具体的指导作用。

  王夕河推出的这项系列研究规模庞大,是古典文学领域的一项系统工程,仅靠个人力量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希望该文刊出后,能够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充分关注,让这项系列研究尽早面世,使全社会早一天受益;也希望《<红楼梦>原本文字揭秘》的出版,能为中国文化的良性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资治文摘》2013年2月号)

全部课源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