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专题 / 奥运中文 / 华媒看奥运 |
香港《大公报》:金牌应重奖 爱国价更高 |
|
发布日期:2010年10月09日 |
|
|
|
|
香港《大公报》8月29日发表社评说,未来三天,本港的“霍英东体育基金会”以及由曾宪梓先生捐资一亿港元新成立的“曾宪梓体育基金”,将会向访港的金牌健儿作出奖励。“重奖出金牌,爱国价更高”,全港市民热烈欢迎“金牌团”访港,祝运动员们在港过得轻松愉快,表演、交流、领奖、购物,满载而归!
社评摘录如下:
香江今日闪金光,包括六十三位金牌得主的京奥国家队金牌运动员代表团,将于今日中午由京抵港。
鸟巢火炬熄灭才五天,金牌运动员们经过了那么长时间的艰苦备战和比赛拚搏,今日就马不停蹄来到特区,全体香港市民除了要对他们取得的佳绩表示热烈祝贺外,更要对他们关心香港、厚爱香港的盛意表示衷心感谢。
过去半个多月来,香港市民日日从电视屏幕上追看京奥,每当我们的乒乓、跳水、体操健儿们一次又一次的夺得金牌,国旗国歌一次又一次的在会场内升起及奏响,香港市民激动的心情就如同置身京城一样,而郭晶晶、杨威、林丹、邹凯、何雯娜等一众金牌靓仔靓女,更已经成了不少青少年“追星族”的偶像。
事实是,○八京奥取得巨大成功,受到举世赞誉,最大的功劳就是金牌运动员。不能想象,京奥有漂亮的鸟巢、有魔幻的水立方,有一流的组织工作,但在金牌榜上却并无突出表现,那么,整个京奥的成功、欢乐和影响肯定要大打折扣。访港健儿以五十一金的实际行动为北京决心办成史上最出色的一届奥运作出了无可置疑的贡献。
对我国运动员在本届京奥取得的佳绩,本港个别言论指为是什么国家投资和高度集中的结果,健儿为国争光的决心被曲解为“压力”,国人的热情反应更被贬为什么“盲目亢奋的民族主义”……。这纯是一派胡言。
自四九年以来,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已成为基本国策之一,全国中、小学上课前都要进行集体操,少年宫和体校更从小就注重对人才的发掘和培养,基础是全面和广泛的;而中国对精英运动员的培训有自己的一套模式和经验,相对来说确是比较集中和封闭的,未来需要取长补短、作出改进,但整体来说是符合中国国情和社会实际的,完全如美国西方社会般大搞商业赞助和依靠大学校队培养人才,在眼前的中国社会未必切合。而且,也不是只有英美模式才是唯一的,正由于中国体育一直出人才、拿金牌,西方国家已开始掉转头来研究中国的培训模式,认为某种程度上的政府投资集中训练和严格要求有一定的必要。京奥珠玉在前,伦敦即将举行的“唐宁街峰会”,议题之一就是政府如何加大投入、强化集中培训,力争二○一二英国奖牌“超中赶美”。
至于说运动员“为国争光”是什么“受压”,英国健儿在京奥取得了十七金的破该国历史性佳绩,英航将接载运动员回国的航机改名为“自豪”号,金牌运动员将在伦敦乘坐开篷双层巴士游行接受欢呼,还有政府重奖、英女王授勋;看来,英伦的“为国争光”,比我们的人民大会堂庆功宴还要隆重,为什么一些人又不说这是什么“资本主义体制压力”了呢?
未来三天,本港的“霍英东体育基金会”以及由曾宪梓先生捐资一亿港元新成立的“曾宪梓体育基金”,将会向访港的金牌健儿作出奖励。“重奖出金牌,爱国价更高”,全港市民热烈欢迎“金牌团”访港,祝运动员们在港过得轻松愉快,表演、交流、领奖、购物,满载而归!
【来源: 中新网】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