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江上与檐下

2022-05-02 12:48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山水诗乃古典诗词中好大一块,缘于写作者常出门在外――无互联网,宅家即饿肚,必得出门讨生活。出门骑马、乘船、步行,与大自然无缝贴合,无隔感触;表现,自然也具有无限样貌的可能。

  山中

  华夏多山,写山的诗词车载船装。山有多阔大,诗有多阔大,山有多深遽,诗有多深遽。山的丰沛叠嶂,诗词亦然。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气,“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哲学,“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的鲜活灵动……哪怕小山,也有诗文匹配,王维的五绝:“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森林,复照青苔上。”

  笔者偏爱一首不出名小诗:“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此诗字面浅白,尤其前两句,白话么。后两句一转,味道出来了。诗作者南朝齐代人陶弘景,诗作是回答齐高帝问。皇上问他,总在山里待着多没劲,不如出山为咱做点嘛。陶先生《昭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笔者何时读来何时喜欢。

  陶先生没在山中瞎白忙活,寻仙问道求医练功,善已度人,活了84岁,想必把活明白道理,藏之深山,挂在云端。

  还喜欢一首民国蜀中人士梁正麟诗:“好山不厌多,山多亦可厌,所厌不在山,苦我游未遍。”遭遇此诗正逢年纪渐长脚力渐减,遂严重共鸣。山招谁惹谁了?说来说去的“厌”,其实不厌山厌人,厌不留情不遂愿不给力的时光。

  江上

  先说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另一首还是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不同处一首作者在船上,顺江而下,遍观两岸风光;一首看别人登船远去。

  再说杜甫。一首七律《登高》,也是远望长江。“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此诗准确讲属“登临”类――登高临水之感。除了眼中景致,满是心中块磊,意味沉郁。

  记得听北京大学袁行霈教授讲第二联对仗的自然,不用典,完全独创。用“落木”,不用“落叶”,前者重,符合杜甫悲秋感怀之心态。用“叶”就轻了。落木从高到低,萧萧喻多且飘飞;长江由远及近,由势弱到滚滚,画面全是动感地带。

  咱试着换两句看看?千多年,无人交卷。

  宋代大词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开头两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多少风流人物……”后边张三李四罗列许多,其实,所有意思打包在前两句里边。

  山水诗好写。谁人未见山水?有感就可为文。山水诗难写,古人写尽矣!今人想翻杨柳新枝,豪华小区大门、高速路出口、机场航站楼――无楼可登无柳可折无诗情可觅。

  檐下

  笔者孤陋寡闻,搜到古代写屋檐诗词极少。

  陆游一首《喜雨》提及:“嘉谷如焚稗草青,沉忧耿耿欲忘生。均天九奏萧韶乐,未抵虚檐泄雨声。”

  也是,瓦片搭盖的屋檐,大太阳天儿谁会关注?除非檐下有燕子搭窝,除非雨滴雪化,屋檐自成景观平台。

  穿越至今,某天一男士小摊买酱香饼,正逢屋檐水滴头上,他抬头看看,说,滴?等我过去你再滴。

  笑翻周围买饼人。(高红十)

全部课源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