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思维-语言互激教学的初步体会

2022-05-02 01:01来源:本站

  ――“新闻记者焦点访谈”教学设计的体验

  我教中文AP(提高班)已是第四个春秋。我默默思索:高中生的知识面越来越宽,认识能力也愈来愈高。面对我们的社会,他们正准备着“人格的独立“。那么,我又如何使他们对这节中文课兴趣不减,临高考而不舍?固守过去的一般性情景互动教学,显然已经不够,必须创出一条新路。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是实践的结晶,这是一个大命题。但具体到每一位高中生――准备介入社会的“准独立人”,让他们尝试接触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启迪思维,以活跃的思维再去激励语言的运用,就会使以往的情景互动教学跃上一个新的台阶,重新激发学生的中文学习热情。我暂且将其称为实践-思维-语言互激教学法。

  基于这一理念,我大胆地设计了一堂“新闻记者焦点访谈”课。我借鉴国内曾经热议的事件:老人路边跌倒该不该扶?以题材论,这是一个焦点性社会实践问题,从思维看,引起社会各界思维大碰撞,这种碰撞的外在形式自然是语言的精彩运用。这对高中学生的语言锻炼必当独具功效。

  “记者焦点访谈课”是这样设计的:一群男女学生走在放学的路上(从全班9名学生中找出5名),突然,看见一位老奶奶跌倒在路边(学生扮演),学生们急忙跑过去,想把老人扶起,但老人年老体衰,扶不起来。学生们赶紧打手机叫来医疗救护车,两名学生陪护疾驰医院。观察到事件发生的记者(班上的2名学生)飞奔而来,很多路人、包括不少学生(班上其他学生)也都围拢过来。记者开始采访。问救护老人的学生甲:老人跌倒了,你赶快去扶她,你怎么想的?学生答:老人跌倒了,是有生命危险的,我应该去扶她。又问学生乙:你也会去扶吗?答:啊,我不要去帮,没看大陆网上说,现在有的人也挺坏,你帮了他反倒被诬陷,那我可怎么办? ……一连串的尖锐问题引出机警的即兴对答。一场别有情趣的记者焦点访谈构成对学生语言表达的现场实测。

  记者访谈课的第二个阶段是笔谈所感。请学生们就访谈内容写一篇短文,同学们更是情绪高涨,都想通过短文表达自己的论见,作得格外用心。除了正面阐述各自的看法,还有的同学把自己的内心描述得很细腻,令人忍俊不禁。比如有的文中说:见到老人跌倒,我肯定去扶的,为了不被诬告,我会用手机录下现场的情景,这样,被诬告的时候,我就有证据了。还有的写道:等我老了,如果跌倒了,我肯定是希望有人来扶的,并且赶紧送我到医院。不过,我不会叫人家给付医药费的。

  课后,学生和家长都反映,这样的中文学习方法,既新颖又触及社会大事,从激发思维中,使中文得到更深刻的锻炼。作为教师,我感到这仅仅是体验这种教学方法的初步尝试,还很粗浅。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我有信心使之不断改进和完善。(美国亚特兰大现代中文学校AP中文 孙雪飞)

全部课源
顶部